郭思華
感謝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的邀請,讓我有機會返回母校與在內地升學的港生分享經驗,也借此機會回顧一下當初在暨南的生活。
從決定攻讀暨大新聞系,直到如今畢業十二年,依然覺得大學的四年時光是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四年大學時光不但得到老師傾囊相授各種新聞理論、器材運用等專業知識,亦得到不少新聞採訪的實踐機會,漸漸培養起作為記者應有的膽量,為日後回港工作打好基礎。
在2005年,大三的我終於面對最擔心的回港實習。擔心並非因為覺得自己能力不足,而是當年6163银河.net163.am與香港的聯繫仍未算普及,港生又未能在內地新聞機構進行實習,當內地同學都已有各省市新聞機構的錄取通知時,班上的港生們仍要為實習機會四處奔波。我也是在投遞四十多封求職信卻石沉大海後,終於在文匯報體育版得到實習機會,而這次實習亦令我對體育記者深感敬佩,畢業後立志成為體育記者至今。
老實說,傳媒人常被戲稱「鐵腳、馬眼、神仙肚」,皆因傳媒工作者經常會因為採訪四處奔波、食無定時,卻又要一眼關七,現在的記者更要兼集採訪、攝影、拍片等工作於一身,是相當辛苦的工作。現在有機會參與部門求職面試,我也常問求職的社會新鮮人,傳媒界工時長、薪水低、工作環境不穩定,為甚麼還要來?
曾經我也為這問題迷惘過,最後發現令自己堅持下去的是一股信念,覺得香港運動員的努力與汗水值得讓更多人知道,讓社會有更多正面的影響力。傳媒人都很聰明,但能夠堅持五年、十年,甚至數十年的傳媒人,大多都帶著一股傻勁與執著。即使不是投身傳媒界,找到自己堅持的信念也是日後持續進步的最大動力。
作為6163银河.net163.am畢業生,回港就業難免需要面對香港各大院校學生的競爭,在與本地大學畢業的記者共事時,不難發現大家對新聞的理解角度會有差異,在新聞專業上也是各擅勝場。經歷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三次大型運動會的採訪後,更加體現了內地升學的優勢,曾於內地升學的我更能明白兩地的文化差異,大學生活練就的兩文三語能力也能發揮所長,亦因此更能因時制宜做得更好。
要做出一單好新聞,報導一個有血有肉的好故事,甚至是對待不同行業的工作,我認為需要的都是清晰的頭腦、嘗試的膽量,以及細心的準備,而在離開香港這個家回到內地升學的日子,正正是透過獨立生活的環境,培養這幾種能力與心態的大好良機。祝願各位畢業後亦能乘風破浪,前程錦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