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生在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高校的升學途徑」宣講活動(3月14日)(線下+線上)
01 活 动 详 情 如 下
日期:2024年3月14日(星期四)
时间:14:00-17:00
形式:线下主会场
【地点: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
线上直播(不设会后重播)
02 活 动 流 程
14:00-14:05
主持人介绍出席嘉宾及活动安排
14:05-14:15
主办机构领导致辞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
主任 苏惠思
广东省教育厅
一级巡视员 朱超华
14:15-14:25
特邀嘉宾致辞(视频)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南山
14:25-14:35
承办机构领导致辞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港澳台侨学生管理研究分会秘书长、暨南大学港澳台侨事务办公室主任
王昱
14:35-15:40
香港学生升学途径介绍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盛军博士
研究生招生录取处助理处长
黄淼俊博士
未来技术学院红鸟硕士基地副主任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程美娜
研究生院学院经理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黄煜教授
研究生院院长
学校筹建情况介绍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筹)
潘宇翔
招生处招生组长
15:40-16:00
港籍研究生代表分享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高馨妮
先进材料学域博士研究生一年级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凌云冬
传播学文学硕士课程(传理学专修)
16:00-16:20
互动交流
16:20-17:00
参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
17:00
活动结束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973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前会长、顾问,爱丁堡大学荣誉教授,伯明翰大学科学博士(Doctor of Science),英国皇家内科学会高级会员(爱丁堡、伦敦),首届“港大百周年杰出学者”,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疫情应对专家组成员。现任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名誉主任,广州实验室主任。
钟南山院士是我国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COPD、重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如SARS、H1N1、H5N6、H7N9、MERS、COVID-19等)防治的领军人物。先后主持国家973、863、“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WHO/GOLD委员会全球协作课题等重大课题十余项。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90余篇,其中包括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 Medicine、Lancet、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Chest等呼吸疾病研究领域国际权威刊物,总引用次数3.68万次,H-index 83 (2022);在中华医学会等机构主办的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各类专著《哮喘:从基础到临床》、《内科学》(全国统编教材)、《呼吸病学》等20余部;获得发明专利近60余项,实用新型30余项。先后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等奖励20余项;获得全国白求恩奖章(2004)、南粤功勋奖(2011)、吴阶平医学奖(2011)、中国工程院光华科技成就奖(2016)、黄大年式国家级教学团队奖(2017)、改革先锋(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新中国最美奋斗者(2019)、共和国勋章(2020)等荣誉奖励数十项。
参 与 分 享 高 校 介 绍
(机构排名不分先后)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颁布实施以来成立的首个内地和香港合作举办大学,于2022年6月正式成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锐意创新,以发展融合学科为特色,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建设成为内地与香港教育融合发展的典范、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为了应对世界和人类社会面临的日趋复杂的重大挑战,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采用全新的、融合学科的学术架构,以“枢纽”(Hub)和“学域”(Thrust)取代传统学科学术架构的“学院”和“学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同时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这在全球高等教育界是一项创举。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下设功能枢纽(Function Hub)、 信息枢纽(Information Hub)、系统枢纽(Systems Hub)、社会枢纽(Society Hub),下设16个学域。学校2023年招收首批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三个本科专业。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庆盛枢纽,办学地址为笃学路1号。学校占地面积约1669亩,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项目一期用地面积约716亩,一期总建筑面积约63.6万平方米,于202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校园设计利用自然景观与建筑共融,并在设计及建设过程中融入节能、环保的关键性前沿技术,致力于将校园打造成为绿色、智慧、可持续发展的新标杆。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的大学。大学的办学特色包括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兴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0多名优秀学子正在港中大(深圳)求学。
大学现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六个学院以及一个研究生院。自2015年起至2024年春季,我校研究生累计招生人数达7860人,研究生项目从2015年的3个增长到2023年的39个——其中包含22个授课型硕士研究生项目与17个研究型硕博项目。
目前,大学已与130多所境外名校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遍布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超过240个。截至目前,大学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了600余名国际知名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大学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立定脚跟,砥砺前行,继续追求卓越的教学与研究水平,为中国培养国际化的创新型领袖人才,致力于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一流学府。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中文简称“北师港浸大”英文简称“UIC”)由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于广东省珠海市携手合办,是首家中国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创办的大学。自2005年成立至今,北师港浸大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独特教育理念的国际化大学,设有工商管理、文化与创意、人文社科和理工科技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和研究生院,在31个本科专业(方向)招生,获批开设9个研究型研究生专业、6个授课型研究生专业。师资来源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系专业教师近90%拥有博士学位,讲师及以上100%具有境外高校留学或工作经历。我们拥有9位教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位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师港浸大目前开展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200项、设有广东省科技厅数据科学与技术交叉应用重点实验室(珠海首家)、广东省教育厅人工智能与多模态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以及珠海高新区北师港浸大产学研基地。现有16位讲座教授、38位教授以及学生逾9000人,其中8700多名本科生和1200多名研究生。
2024年1月16日,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正式发布《2024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连续第22年发布“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跃居“校友会2024中国合作办学大学排名首位”。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屏山东片区,莞深高速南侧,依山傍水,乃是营建高等学府的理想之地。学校秉承香港城市大学一贯的学术精神和教育理念,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
办学初期将结合大湾区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进行学科规划,逐步建立一个开放式跨学科教育、研究及知识转移的合作平台。将设立理学院、工学院、商学院、医学及生命科学院,结合国家新兴领域、重点产业发展及大学四大前沿交叉学术领域方面,推出具前瞻性的学术课程。
港城大(东莞)将在未来的教学、研究和知识转移等方面起领头作用。在借鉴香港城市大学优势学科、国际联系和师资的基础上,强化两校在学科领域内相互支撑、深度互动,满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并对接产业发展需求。
“教研合一、两校一质、科创无限”——港城大(东莞)将以此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将港城大先进的管理经验、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优秀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的教学方法等世界一流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内地。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培育高端人才,实现两地优势资源互补,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汇聚高端人才、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做出积极的贡献,逐步发展成为致力于创建卓越科研和教育的世界一流高等学府。
目前学校正倾注全部精力与资源为去筹努力,积极筹备各项事宜,以确保学校的顺利启动。
参 与 方 式
有兴趣参加“香港学生在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高校的升学途径”宣讲活动的同学可在3月14日(星期四)13:50开始进入直播间观看:
途径一:
点击直播专属链接
https://wx.vzan.com/live/page/1633092588?v=1708998474059
途径二:
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活动直播
此次活动费用全免
資訊來源:香港特區政府駐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