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大三學生-盧煒媛
2016年文憑試放榜後,盧煒媛(Ana)放棄香港「神科」的取錄資格,以優異成績入讀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全球環境國際班),此專業每年只取錄約25名學生,可說是大學內的頂尖專業。在內地精英學系學習的生活帶給她嶄新的體驗,為她開展世界舞台,裝備她成為一個面向國際的人。
渴望學習外交 開啟國際視野
Ana本獲香港大學工商管理學學士(國際商務及全球管理)取錄,但她一心想學習以中國為本位的外交技巧,認為香港並不是最理想的學習地方。而認識及選擇清華大學的緣由,一切由高中時期開始。當時她就讀地區名校,清華與她的母校合作招收學校成績突出的學生,令她燃起到內地升學的念頭,「既然想學習中國外交,(當年)中國排名第一的清華大學不作他選。」她起初抱著一試無妨的心態報考,沒想到竟成功獲取錄,於是放棄香港的學位,往內地升學。
來到清華之後,Ana得到的外地交流機會多如繁星:大一時到英國、柬埔寨、荷蘭短期交流;大二時參加聯合國大會、模擬亞歐外長會議,並隨中國領導人出訪亞太經合組織大會; 今年底又將會到波蘭參加聯合國會議,而明年下學期更有機會到美國哈佛大學當交換生。要數當中印象最深刻的,不得不提她去年成為首位代表亞歐青年的中國人,在第十三屆亞歐外長會議的開幕會上發表「青年宣言」,親身與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和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見面,並獲對方鼓勵,到現時談起她亦難掩興奮。
這一切收穫,都出乎Ana的意料,「之前看學系簡介,只知道會有一次當交換生和兩次外地短期交流的機會。來到清華以後,才發現學校著實有很多機會,有些同學更曾到非洲實習交流。」她認為,大學的生活讓她認識到何謂真正的國際化。
調整精英心態 與同儕互相勉勵
交流生活如此忙碌,如何兼顧學業?Ana指老師都十分諒 解,批准她延後考試及繳交作業,但因交流而缺席了的課堂則無法補課,只能靠同學替她補習。她慶幸同學之間互助互勉,彼此無私交流,形成了一種令人進步的良性競爭氣氛。
Ana在中學時期是學校精英,但來到精英雲集的大學,自言以往「好叻」的她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以她就讀的專業為例,許多工科相關的課程內容艱深,加上以中文授課,讓在香港接受英文教學的她不太習慣。再者,她就讀的專業採取淘汰制,表現未如理想的學生需要轉系,她唯有拼命温習以趕上進度。一開始發現自己排名不如別人時,一向表現出色的她坦言無法接受,但久而久之,她學會調節心態、改變想法,也因此變得謙遜,「每人都有自己強項,總會有人比你強,我永遠也不會是『最叻』的一個。」而且,此專業採用綜合評估的方法,衡量學生各方面表現,如英語能力、課外活動等,並非單以成績定生死,令她更放心追尋外交夢。
兩年的求學生涯大大拓闊了Ana的視野,給她不一樣的平台,打通了她與世界連接的窗口,令她更堅定自己將來的定位——在國際環境工作。還有一年多才畢業的她,此刻雖仍未決定將來的就業路向,但她不會受地域限制,或在政府機關工作、或在國際機構服務,總之能與世界接觸的工作,她都躍躍欲試。
親身考察心儀院校 大膽發掘未來出路
對於有興趣前往內地升學的同學,Ana建議先到心儀學校 實地考察環境,最好住上一至兩星期,親身感受當地生活,經初步了解後才決定是否報名。至於物資準備方面,她指自己當初彷彿走難般提了三大個行李箱到北京,到埗後才發現北京是一個相當方便的城市,很多生活所需來到再添置便可。她特別提醒同學,北京天氣乾燥,亦有霧霾,故必須常備護膚品及口罩。
同學隻身到異地求學,獨自離家數年難免感到不安,但大學四年轉眼便過,Ana寄語同學要放膽嘗試,多參加不同活動,發掘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另外,正所謂「出外靠朋友」,她認為在他鄉生活若遇問題,千萬別獨自面對,不論是讀書壓力或是社交感情等問題,都應該大膽找朋友傾訴,事情必定有出路。